三峽往三民方向,第一站基國派老教堂
基國派老教堂建於民國52年,「白天的星星」劇組曾在此取景
入口設計以「通往天堂的鑰匙」為概念,獨特典雅
孫雅各牧師提議以石材興建,表徵上帝聖殿永恆特質
頂端十字架以鋼筋混泥土製作,工藝美學十分考究
雙層石壁中間灌入水泥鋼筋,解決石塊厚度不一的問題,窗口懸掛衣物目前應有人居住
斜坡旁是新的基國派教堂,原住民的圖騰拼貼牆面,也定位為泰雅文化保存場地
續行北橫,復興鄉全年生產桂竹
復興鄉的牌樓,柱腳裝飾著特產香菇
角板山到了,燈柱也是香菇造型
公有停車場遠眺北橫的美
蔣公行館前的泰雅文化館
蔣公行館
梅花與公共藝術人之初
旁邊山坡的楓樹
梅花之美
山櫻花
蔣公行館旁的楓樹
松樹聳立在藍天襯托下很好看
蔣公行館
行館對面的草坡
中華影像公共藝術
北橫
溪口吊橋
蔣公最愛觀賞此溪口台美景,河流侵蝕造成山壁陡坡,層巒疊峰隱現於山嵐間,屋舍鑲嵌田野中
64年蔣公逝世 經國先生在庭內寫下「梅台思親」,將此亭命名為「思親亭」
思親亭往蔣公行館的綠廊
通往另一停車場的步道,左側是白梅右側是紅楓,好美
桃花樹已長出翠綠桃子
蔣公行館面對大片梅林
小橘子
人形狐狸公共藝術
亭上的椅子
優美的生態池
一棵楓樹吸引多人駐足拍照
環湖步道
生態池一側的楓葉較為嫣紅
枯木與凋落的紅葉
來張楓葉與聖誕紅比美
梅花與湖水
神秘的戰備隧道地磚
蔣公行館西側邊坡下通往戰備隧道入口距離50公尺,緊急避難及充當指揮所,隧道口是混凝土掩體
五點一到照明系統會自動斷電,拱頂甬道寬2公尺
社區學生彩繪隧道牆面,這裡是戰備時的指揮所,凹面能提供人員避難掩護,這一段寬4公尺長40公尺
廁所只有馬桶和洗手台
隧道總長100公尺,內側是多角避彈構造能防禦小口徑武器及砲彈,據說以前地面鋪有世界地圖
戰備隧道出口
出口右側梯坡遍植楓樹,但多已枯黃
角板山形象商圈大多販賣香菇金針等乾貨,也有好吃的小吃
混合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的綜合菇50元,乾梅薯條50元
老媽買的水庫溪蝦炸物,超好吃
角板山形象商圈登上瞭望台,面對思親亭的景色
驚訝的是停車場的楓紅程度僅亞於生態池邊
回程路上遇到環台中年車隊,有捷安特保母車隨行呢
八斤半的烏溜一魚四吃,百菇魚湯中的黃色菇是巴西蘑菇,材料費需另加150元
客家小炒
留言
張貼留言